商家出示的POS簽購單。
POS機業(yè)務被層層“轉包”起糾紛 錢被凍結河南商家半年未收到錢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秦松
半年前客戶在商家的pos機刷卡后,商家竟一直未收到銀聯回款;查詢之后才發(fā)現,在河南省刷卡的錢款竟在廣州。昨前兩日,因此損失30多萬元的河南鄭州劉先生和幾名有同樣遭遇的同伴一起來到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銀聯網絡”)討說法,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款項竟然還牽涉到廣東元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元聯”)和一家江蘇公司,因存在風險而遭資金凍結。幾經周折,廣東元聯表示,將與廣州銀聯網絡進行協商,早日回款給商家。
商家為圖低費率辦了POS機
劉先生在鄭州萬客來附近經營一家食品批發(fā)行,去年7月份,在推銷員的推薦下,他以低費率辦理了一臺POS機。“當時他承諾上限費率只需35元,相比之前聽說的1%以上的費率,對我們這些批發(fā)商來說會省很多錢。”劉先生稱,他們在辦理POS機時并沒有簽訂任何協議,只是提供了身份證和銀行卡號就很順利地辦了下來。
按照約定,客戶在POS機上刷卡后的次日,劉先生就會收到回款。這一切在去年11月17日前都進行得很順暢。然而去年11月18日,他卻未能收到前一天的回款,這些回款總計達30多萬元。
隨后,劉先生將此事反饋給當時的推銷員,推銷員又讓他向鄭州一家公司反映,而鄭州這家公司又把皮球踢到了廣州銀聯網絡。這一過程一等就是半年。前日,劉先生與三位有同樣經歷的商家一起來到廣州討說法。<